12/23/2009

劉曉波代我們受難


11/19/2009

奧巴馬訪華 中美主要報章頭版



上海 / Town Hall . 假學生























北京 / 胡錦濤 . 故宮




















北京 / 溫家寶 . 長城
















11/17/2009

「一國兩制」台灣插旗


報導指,紙牌上「台糖一國兩制研究協會」,為台灣之筆誤。自由時報



香港有「一國兩制研究中心」,台灣也終於有了「對口單位」:「台灣一國兩制研究協會」。

前者遠於香港九七回歸前已扯旗(1990年),為「京人治港」搖旗呐喊。後者則搶在台灣「被統一」之前打樁,向「一國兩制先行者」奮起直追。

由台商發起的「台灣一國兩制研究協會」,近日在台北舉行籌備會,其「含金量」及級別氣勢,有直追香港「對口單位」之勢。後者之大當家(理事長),乃為疑似中共地下黨員兼行政會議成員梁振英,一眾理事,亦非富則貴。

中國對台統戰的「一國兩制」,已進入台灣內部,讀者向本報爆料,昨天台北的凱撒飯店有場「台灣一國兩制研究協會籌備會成立大會」,更過份的是,門口竟擺著「台糖公司董事長胡懋麟」的恭賀花籃。
……
為何要送花給一國兩制的研究協會?胡懋麟解釋,這是單純的學術活動,他自己本身也是學界出身,像這類的研究議題可以有很多討論空間;兩岸若能多「對話」溝通,絕對比「對戰」來的好。(自由時報,11月15日)



「一國兩制研究協會」前天在北市舉行籌備會,日子又選在中國派出多位卸任黨政軍高官來台的情形下,不免引發政治聯想;據了解,在中國經商多年的蔡武璋今年十月中旬前往中國山西參與活動時,使用的名號就已包括「台灣一國兩制研究協會理事長」,顯見成立此協會並非臨時起意。
……
蔡武璋昨證實,籌備會確有召開,協會成員共六十餘位,由各行各業人士組成。他指出,目前兩岸情勢發展相當難得,可以共同爭取發展,但在政治上,他認為台灣不可能接受港澳這種一國兩制模式,然而卻也有許多人在討論這項議題,因此他希望透過企業界及學界人士的共同討論,看看哪一種方式對台最為有利,也要看看對方提的模式有無可行之處。(自由時報,11月16日)


一國兩制,台灣人不愛聽,更棄如敝屣,但中國政府愛聽,朝思暮想。遊走兩岸發財致富的察顏觀色有識之士,投共所好,組建一國兩制宣傳隊,噁心台灣人,但討喜中國官,固島內糞便島外香。

「兩岸政治路線上的此一分歧難解,莫說台灣人不願接受『一國兩制』,就連香港保留了『兩制』的大帽子,但港人欲爭取更徹底的民主,仍不免受北京打壓。北京一再用『主權』角度訴諸兩岸統獨分歧,但在此之外,兩岸對民主制度的概念與實踐皆不相同,這才是政治談判的真正障礙。」

親藍聯合報係旗下《聯合晚報》社論,卻籍香港「一國兩制櫥窗」之異化怪像,大唱一國兩制反調,指台灣的「民主自由」與大陸的「威權專政」,難容於「一國」之下。

問題不只跟主權領土有關,更關係到制度分歧。鄭必堅說,30年前大陸作出「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政策調整,意味兩岸間不再搞意識形態和社會制度之爭。鄭必堅所說的「意識形態之爭」,恐怕非指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的矛盾,而是指兩岸政治制度的「民主自由」與「威權專政」的路線分野。(聯合晚報社論《和平演變:別再花上一甲子》,11月14日)

當是時,中國黨政軍高級幕僚登台召開「兩岸一甲子」統戰吹風會(官方打「學術研討會」旗號),胡錦濤外交智囊鄭必堅期間籍機再吹一國兩制陳風,指台灣人拒共拒統,乃基於「缺乏了解、存在誤解」。聯合晚報社論有的放矢。

鄭必堅表示,大陸提出「一國兩制」,意味著兩岸之間不再搞意識形態之爭、社會制度之爭,而謀求雙方和平相處,兩岸共同發展。

他指出,近百年來,兩岸間曲折的分分合合、歷史造成的恩怨與隔閡,使台灣社會形成某種悲情意識或特殊的台灣意識,一些台灣民眾對大陸缺乏了解、存在誤解,或者懷有複雜感情,甚至抱有一些敵意,這些都必須以包容的心態面對,並以最大的耐心化解。(聯合報,11月14日)


一國兩制下,香港的「民主自由」之制,在大陸的「威權專政」之制的滲透進侵下,節節敗退,搖搖欲墜。台灣「被統一」於大陸若為一歷史政治必然之自由落體運動,則其生死存亡,固係結於是其「民主自由」和平演變對岸的「威權專政」,抑為相反之逆流進程。

Good governance, accountability and transparency based on the fundamental principles of freedom, democracy, justice and human rights are all the more essential now that your government is moving Taiwan on a path of closer economic ties with China. We believe that a decrease of tension across the Taiwan Strait would indeed be welcome, but emphasize that this should not be done at the expense of the hard-won democracy and human rights in Taiwan itself.

Thus, the process of improving relations with your large neighbor across the Taiwan Strait needs to be an open, deliberative and democratic process, in full consultation with both the Legislative Yuan and the democratic opposition, and fully transparent to the general public.(三十一名西方學者致台灣總統馬英九公開信,刊Taipei Times,11月13日)

11/14/2009

【政事記】政改,亞視(11月14日)

政改決戰


港府日前向傳媒放風之心儀「優化區議會方案」,《信報》今日社評表態反對。社評批,功能組別增納區議會議席,「對立法機關的角色,功能和運作」三方面皆為不利,並且質疑民意低迷的曾特首「是否有能力爭取市民支持新一輪政改方案」。但反對之餘,該社評並未提出明確意向或建議方案。

政改決戰第一回合,各派圍繞區議會方案交手過招。北京及保皇勢力拋出此O五槍斃方案之五花八門升級版,威逼利誘,挖牆攻心,泛民主派統一戰綫搖搖欲墜。

昨午,泛民議員協調會(飯盒會)宣佈達成一致意見,表明不會接受區議會方案。數小時後,傍晚,受唐英年約見後,「溫和」民主派馮檢基即反口,稱有條件接受區議會方案,只需政府承諾2011年前取消區議會委任制即萬事有商量。


泛民昨午舉行「飯盒會」,召集人何秀蘭在會後強調,倘若傳媒消息所指的區議會方案就是政府即將推出的政改諮詢方案,與會的泛民立法會議員已有共識不會接受,包括民主黨、公民黨、馮檢基、李國麟、社工界張國柱、只欠梁耀忠及李卓人未有出席。(信報)

馮檢基會面後稱已開出底線,包括要求取消區議會委任制,以及要求增加立法會議席,直選及功能組別各增加7至10席。對於現時坊間盛傳的區議會方案,馮檢基說﹕「若方案無委任制,將會支持。」(明報


馮檢基會後表示,向唐英年重申民協在政改的底綫,是不能較○五年政改方案差,以及在二○一一年取消區議會委任制。不過,唐英年給他的回應,令他認為政府取消區議委任制的可能性並不樂觀。(星島日報


政府方案過關,須撬動泛民四票,極力反對五區總辭逼宮策略的馮檢基變節投誠,眾望所歸,懸念僅在,餘者三人誰孰。李國麟當也呼聲高漲。

但政府(唐英年主事)高調率先約見這兩位「準投降派」,明挖泛民陣綫牆角,不啻點名二人有變節潛力,是故被斥策略失當,「令馮李二人成為眾矢之的,備受壓力」。


今次政府將推銷政改方案的任務交給政務司司長唐英年,有泛民主派議員分析,唐英年昨特別安排與民協馮檢基及獨立議員李國麟單獨見面,明顯改變以往政改拉票策略,希望分化泛民,再想辦法逐一擊破。
……
「 05年曾蔭權一開始時仲想爭取民主黨同埋班大狀支持,搵李永達、湯家驊傾,唐英年一開始已唔諗拉泛民兩黨,只求有三、四票泛民支持,策略好唔同。」(蘋果日報)


中大政治與行政學系高級導師蔡子強表示,唐英年的會面策略一開始就出錯,先是被揭發找建制派政黨,於是急急找泛民見面,令人質疑其誠意。唐與泛民會面,又選擇先見馮檢基和李國麟,會引起很多揣測,如認為這兩人是重點拉票對象,結果二人成眾矢之的,壓力倍增。(明報)


另一邊廂,中聯辦也拉開決戰陣勢,預備召集港區政協代表,與保皇勢力串聯通氣。

在港府公布政改諮詢方案前夕,中聯辦下周二約見港區政協代表,有政協估計,將會討論政改諮詢文件內容,而中聯辦也會了解他們的意見,預料屆時也會談及推選特首的選舉委員會組成問題。(星島日報


南華早報



亞視


CCATV 易主故事後續,蔡進劉退,或將開外資(中資)控股香港本地電視台先例。親共台商蔡衍明推進亞視收購行動,紅色商人鳳凰衛視老闆劉長樂功成身退,願出讓與陳永棋合持之亞視股份,此間交易障礙僅在,此後蔡衍明實際持股量將觸犯49%之法例紅綫,須交特首及行政會議特批。

消息人士又稱,若旺旺主席蔡衍明進一步增持股份至控股權,可能要特首聯同行政會議特批,擔心此先例一開,日後電視控制權便隨時落入其他外資的手上,「無理由台資就批,其他資金就唔批。」他說。一直傳有意賣盤的電視廣播大股東邵氏兄弟,可能會因此先例一開,可增加售股彈性,屆時,香港兩個主要免費電視台,都可能落入外商之手。(星島日報

10/02/2009

【十一60】國慶大戲 報章頭版





































10/01/2009

當奴六十年 「國慶」一大哭

8/11/2009

「何鴻燊逝世」 傳媒預製


《蘋果日報》今日報何鴻燊病重,配圖用賭王揮手一刻,用心良苦。



人未歸西,花圈先至。一代賭王尚纏綿病榻,有網站已上線「何鴻燊逝世」專題,搶佔頭位,披麻戴孝。

新浪網香港分店昨日淩晨獨家推出「何鴻燊逝世」專題,雖有名無實,已搶盡眼球,網民聒噪,致使賭王網上人氣急升,其傷頭入院事件乃至本人龍體安危,牽動億萬人心。

做出犯忌不祥之舉,新浪網方面辯稱是「系統出錯」,歸咎於技術原因。不久前,中國官方「人民網」發生毛澤東變通緝犯事件,毛主席照片現身通緝公告,驚世駭俗。

因之,本次「事故」,錯不在出現「何鴻燊逝世」專題,錯在「預製組件」提前洩露。名人未死,寫定訃聞,做足稿件儲備,以備不時之需,固為傳媒行規。

然經此一役,公眾不啻被打一劑預防針,賭王或氣數將盡,籍此深入人心。賭王雄霸澳門數十載,噩耗事先張揚,或不無減輕震盪之效,於澳門特區繁榮穩定,於賭王旗下上市公司之股價穩定,有益無害。

想當年,保皇《東方日報》早了一天「誤報」趙紫陽死訊,犧牲小我,為中央應付趙紫陽身後事立下第一功。

有報導指,88歲何鴻燊病情反復,日前先傳樂觀,目前又被指復陷昏迷,龍體安危莫測。明日,崔世安在京正式接受中南海加冕,晉身澳門侯任第三屆特首之歷史一刻,這位有四房妻妾的全國政協常委恐或無緣見證。

但傾力最後一搏,推崔世安上台,成功捍衛「四大家族治澳」歷史傳統,福蔭妻妾子孫,護翼家族產業,賭王縱撒手塵寰,已此生無憾。崔世安的一人特首「選舉」,「選」前,賭王搶先力挺崔世侄,「選」後,賭王當眾批不投崔氏者大錯,結果,賭王為澳門市民成功奉獻在「政治賭檯」上之最後代表作。

新一任「台前特首」如願上場,澳門「地下特首」可以功成身退了。

7/14/2009

《東方》促京分裂土耳其




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

《東方日報》今日發文敦促中國政府,為報復土耳其挺疆獨,應「旗幟鮮明」地支持土國境內庫爾德族分離活動,出錢出力出軍火,並插手塞浦路斯歸屬爭端,從外交上軍事上支持土國對手希臘。

中國不應該再在庫爾德人問題上含含糊糊,理當旗幟鮮明地支持庫爾德人為擺脫土耳其政府殘暴統治而進行的正義獨立運動,不僅要在財政上,而且還要在軍事上大力 支持庫爾德工人黨,武裝和培訓庫爾德游擊隊,讓他們掌握毛澤東游擊戰術的精髓,與土耳其進行殊死搏鬥。此外,在塞浦路斯的歸屬問題上,中國也應主持正義, 堅決支持希臘的主權要求,並向希臘出售先進武器。(東方日報,7月14日)

公開倡導對土耳其「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己所不欲,施之於人,非首席保皇報《東方日報》(自稱全港銷量最高,唯未經HKABC核實)原創構想,國內「愛國」網民早有獻計,但見諸一方大報,舉為國政獻策,煽風點火,千里樹敵,仍令人側目。

國內最強硬鷹派喉舌如《環球時報》(包括中英文版),亦未敢直抒此議,雖然牢騷滿腹,連日頭版炮轟土國「反華」,喝罵不絕。

另一副面孔,外交層面,中國政府表現克制。事關「國家核心利益」的民族團結及領土主權禁區,被一個伊斯蘭教國家闖入,北京表現出異乎往常的冷靜與低姿態,收起疾言厲色批鬥腔,明顯與「西方反華勢力」,區別對待。

新疆民族騷亂爆發以來,土耳其多位高官連日連環抨擊中國政府之鎮壓措施。外交部長要求將新疆事件提交聯合國,商業部長呼籲抵制中國貨,及至總理譴責中國在新疆進行「種族清洗」("a kind of genocide" )。

土國政要「出言無狀」至斯,與西方各政府之低調應對,對比鮮明,但中國外交部,以及主流官方傳媒,仍退避三舍,息事寧人,把更多的炮彈,留於招呼心腹大患「西方媒體」。

7月14日記者會上,中國外交部發言人秦剛對土國總理「種族清洗」論之否認,在外交部網站新聞稿消失無蹤,但見秦剛對「廣大穆斯林兄弟」作出苦口婆心軟語勸喻,盡收火氣。

我们希望广大穆斯林国家、广大穆斯林兄弟能够认清乌鲁木齐“7·5”事件的真相。相信如果他们了解到事实真相,他们会理解和支持中国政府的民族政策、宗 教政策以及我们处理这起事件所采取的措施。中国和穆斯林国家长期以来相互尊重、相互支持,中国政府和人民一向坚定支持伊斯兰国家争取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 权的正义事业。我们同这些国家的关系有着深厚的基础,重要的基础之一就是我们能够相互尊重、理解和支持彼此重大关切和核心利益。

官方英文《中國日報》發社論回應「種族清洗」論,也僅批駁土國總理歪曲事實,干預中國內政,要求其收回不當言論,音調平和,點到即止。

有中國官方傳媒援引分析人士稱,土國政府頭腦不清,誤判形勢,是受「西方媒體的歪曲報導」誤導所致。

若實情如此,土國政要寧信「西方媒體的歪曲報導」,不信中國傳媒的正確報導,顯見「反華」偏見根深蒂固,不知國內傳媒會否進一步揭批。




人民日報旗下環球時報中英文版狂轟土耳其

7/02/2009

「曾蔭權下台」! 特首又現「腳痛」危機


「曾蔭權下台」!七一遊行,雷曼債券苦主成「倒曾」急先鋒。路透社



七一遊行人數遜於「反對派」預期,六四效應不彰。也出現史上首次七一反「反對派」示威(50人參加),抗衡民主勢力。曾蔭權卻料難放下心頭大石,末日恐懼反而加劇。曾特首度過其登基以來最心驚肉跳的七一。

曾特首的「七一歷險」,從上午八點起步。升旗禮,慶回歸酒會,花車巡遊,十二年如一日,行禮如儀,關起門來歡天喜地。京港權貴簇擁下,曾特首叩謝皇恩:「有國家作為強大的後盾,更加強我們爭勝的信心與決心,迎難而上。」

可惜,政府管治認受民意指標,非在上午歌舞昇平花車巡遊,而在下午怨聲載道抗議示威。2004年七一,前特首董建華接受「愛國愛港」群眾歌功頌德之刻,何曾想到數小時後會爆發53萬憤怒市民上街「倒董」,半年後被逼以「腳痛」提前下台。

此刻,雖斗轉星移,物是人非,曾蔭權註定照樣魂不守舍,忐忑難安。民意支持度低迷,施政連番失誤,「屠城後繁榮論」刺激六四晚會人數創新高,七一前夕,更爆出警察「造反」,恫言上街示威要挾政府。從普通市民,各大政黨,到公務員,執政團隊(行政會議),特首及其特區政府皆安撫無方,管束不力, 壓服不了,權威失落無地,管治危機,歷史重演。

所幸,下午傳來好消息。泛民策動之七一遊行上街人數,遜於預期,主辦單位「民陣」數字七萬六,警方數字二萬六。事前,泛民公開放言,六四效應加持下,人數保底十萬,「暗盤」更開至二十萬以上。

次日,北京喉舌揚眉吐氣,「2.6萬人遊行 訴求最少15種」(文匯報),照例取警方之最低數字,並淡化上街人眾普選訴求。保皇《星島日報》標題處理,「四萬人巡遊慶回歸12年」,「近三萬人參加七一遊行」,一個取主辦方公佈的最高數字,一個取警方公佈的最低數字,以示「邪不壓正」。

本報昨向警方查詢巡遊人數,對方一度表示沒有統計,指是康文署負責,惟政府新聞處澄清這是警方的工作,至晚上警方發言人才透露,早上出席慶祝回歸集會的人數 為3.9萬,但無統計巡遊人數,因為該巡遊屬預先安排,並非涉及公眾秩序的示威,故只統計下午的示威遊行人數。民主黨何俊仁表示,對此標準感到奇怪,「但 人數都無爭拗,最重要是理念出到來。」(明報,7月2日)

但另一保皇報章(號稱全港銷量最高),逢曾必反的《東方日報》卻給曾蔭權算出另一盤帳:民陣方七萬六,雷曼苦主方二萬五,合共逾十萬人,「是曾蔭權政府上台以來,最多人在七一走上街頭的一次」,「矛頭共同指向曾蔭權及一眾特區高官」。

昨日逾十萬市民無懼超過攝氏三十二度的酷熱天氣,先後上街表達不滿,是曾蔭權政府上台以來,最多人在七一走上街頭的一次;當中包括逾二萬五千名雷曼苦主,及 聲稱有七萬六千人參與、由民間人權陣線舉辦的七一遊行。遊行隊伍雖各有訴求,但卻把矛頭共同指向曾蔭權及一眾特區高官,各式各樣的標語和橫額,代表着十萬 多市民不同的要求,包括要求「曾蔭權下台」。 (東方日報,7月2日)

報導七一遊行,因「反曾」之名,《東方日報》難得地與死對頭《蘋果日報》同聲同氣,儘管動機各異,各為其主。

年輕大學生上街去,他們對普選願望一次又一次落空感到失望;落地生根的外籍商人帶着妻兒上街去,他對生於 97的兒子不知何時有普選感到沮喪; 7.6萬人上街去,他們大叫「曾蔭權下台」、「我要普選」。「勿當奴」標語掛滿長街,「憎蔭權」之聲此起彼落;特首先生,你可感到雙腳隱隱作痛?(蘋果日報,7月2日)

民怨未積至噴湧沸點,反政府遊行人數遠未追上當年「倒董」記錄,但這是曾蔭權上台四年(05年替董,07年連任)以來,最多人喊出「曾蔭權下台」之一次,甚且「倒曾」有成為遊行主旋律之勢。

隨之而來,「挺曾」話語,開始出現於中資及保皇喉舌,與「倒曾」輝映,引人遐想。權位穩如泰山,何須喊「挺」?

「被問到巡遊是否『挺曾』的表現,鄭耀棠說,香港是多元化社會,市民可以用自己的方法表達心聲,包括『挺曾』。」 《星島日報》稱。

行政會議內土共(工聯會)領袖鄭耀棠之回應,鐵杆挺曾派《星島日報》僅作出選擇性摘錄,更完整的版本,見諸《文匯報》:

被問到是次巡遊是否「挺曾」的表現,鄭耀棠說,香港是多元化社會,市民可以用自己的語言與道具表達心聲︰「鍾意『挺曾』既就『挺曾』,鍾意『挺香港』既就『挺香港』……開開心心咁樣,一個歡樂既大巡遊。」(文匯報,7月2日)

「鍾意『挺曾』匯『挺曾』,鍾意『挺香港』就『挺香港』」。言下之意,究竟是既挺曾又挺港,抑或挺曾等於挺港,又抑只挺港不挺曾?直達天聽的鄭會長所宣何意,不知曾特首是否心裏有數。

反倒是主流民主派(社民連等激進派別除外)眾口一詞否認有意「倒曾」。香港治理崩壞,非曾一人之過,首惡在於京人治港下之寡頭政制,「倒曾」固非治本之策。

眾所周知,曾特首之心腹大患,不在江湖,而在廟堂,不在泛民主派,而在保皇陣營,在行政會議之內。宮牆內外「倒曾」之勢,若呈星火燎原,不可收拾,則特首權威一落千丈之外,加速管治班子分崩離析,下屆特首爭霸戰提前劇烈引爆,指日可待。

片體鱗傷熬過董建華之劫,四年後,香港復打回原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