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3/2008

《炎黃春秋》堅挺

保守派興師問罪大軍壓境,《炎黃春秋》老將當關,寸土不讓。

被傳遭江澤民下令整肅的中共自由派雜誌《炎黃春秋》,頂住保守派妖風大作,咬緊牙關逆流而上,堅守自由派編輯路線不動搖。

該刊編輯部及身後支持者團結一致不向惡勢力低頭,雜誌領導核心社長杜導正豪言擲地有聲:我絕不後退一步」

雜誌主編吳思保證,雜誌大膽敢言風骨不墜,文革及趙紫陽等敏感事件敏感人物,照碰不誤。

似有示威意味,《南華早報》稱,日前才付印的十二月號《炎黃春秋》,趙紫陽大名將再現,而且出現四次,於一篇回憶1978年教育改革的主打文章中。

杜導正強調,迎戰保守派,不是《炎黃春秋》獨撐危局,不是他一個人孤軍奮戰,雜誌背後,還有一幫憂國憂民力主改革的「老同志」共同進退。

"If they want to fight, let the fight go on ... it is a contest of strength," he said. "It is like a game of chess, it’s interesting to watch what the next step is." (Asia Times Online

《炎黃春秋》守土之戰,正邪鬥法,勝負未分。

11/15/2008

江澤民密令鎮壓自由派雜誌

纏黑紗垂哀容出席黨政軍元老追悼會,顫顫巍巍向前輩或同輩「老同志」遺體鞠躬送別,中國官方傳媒中之江澤民形象,風燭殘年,老態龍鍾。

本月月初現身軍方元老蕭克追悼會的江澤民,上周被揭下達密令整肅受蕭克庇護的黨內自由派雜誌《炎黃春秋》。

從風燭殘年老態龍鍾退位元首,到金睛火眼殺氣騰騰言論殺手,全退四年,八十二歲的江澤民君威乍洩,寶刀未老。

整肅久享盛譽的中共自由派元老喉舌《炎黃春秋》人事,是江澤民下台以來,權威公開報導所見,其人罕有的幾次展示餘威,幕後幹政的政治行動之一,也是首次對傳媒下手。

披露整肅行動,立場親胡溫的《亞洲週刊》,並未直接點名江澤民,僅稱之為「中南海一位前主要領導人」:

「《炎黃春秋》雜志刊登八九之後有關趙紫陽的首篇正面報道專文,引起中南海一位前主要領導人不滿,要求一位政治局常委嚴肅處置。」

其後,《炎黃春秋》副社長楊繼繩對自由亞洲電台證實整肅行動並承認,所謂「中南海一位前主要領導人」,即為「三點水」(隱指江澤民)。

至於執行江澤民「嚴肅處置」聖旨的「一位政治局常委」,《亞洲週刊》雖未點名,但主管意識形態的李長春,昭然若揭,此人也一向被視為江派心腹大將。

整個整肅行動,江澤民下令,李長春指揮,文化部執刀。

江澤民一出手,《炎黃春秋》與中宣部多年對峙角力下勉力維持的脆弱均勢,頓時岌岌可危,編輯部靈魂核心人物,新聞界自由派老將杜導正楊繼繩等人一旦被清洗出局,言論防線勢必一潰千里,刊物名存實亡。《亞洲週刊》稱,《炎黃春秋》背後的「已退下高位的一批老干部」吹響護刊救亡集結號。

《炎黃春秋》之為中國傳媒中之「特權階層」,有「特權」而無自由,其「言論特權」來自政治權力庇護,來自各方妥協默契,則如今維護「言論特權」,捍衛「言論特區」,也非訴諸政治角力一途不可,當中沒有法律及司法置喙之餘地。

當前,胡錦濤「科學發展觀」學習活動鋪天蓋地,江澤民「三個代表」棄如敝履打入冷宮,江澤民此時出招,在意識形態領域翻江倒海,令人關注,《炎黃春秋》之命運,是成為兩派惡鬥新戰場,隨波逐流,抑或遭兩派聯手鎮壓,為安度明年「六四」二十週年敏感關口未雨綢繆。

11/07/2008

奧巴馬創世紀 環球報章頭版





















11/06/2008

奧巴馬創世紀 美國報章頭版































11/05/2008

陳雲林反嗆台灣人

"All things are possible."

「美國奇跡」,選票締造。今日,美國人用選票將非裔奧巴馬送入白宮,將個人及國家之福祉,向曾經是二等公民飽受歧視的少數族裔傾心相托。民主的最美麗花朵,在美國大地開花結果。

改變(change),希望(hope),歷史(history),歷史性(historic),被用來標籤此史無前例的「奧巴馬奇跡」,標籤此破天荒「美國夢」之美夢成真。這些辭彙,兩日之前,也被用以刻記陳雲林史無前例訪台之行的政治及歷史定位。

但中國無夢,「奇跡」沒有降臨台海兩岸,"All things are possible"也沒有發生在陳雲林身上。身為中國特使的海協會會會長陳雲林,向台灣大方奉上三通協議及兩岸商機,但仍拒絕給與台灣人夢寐以求的政權承認及主權尊重(中華民國)。

明日的陳馬會,陳雲林不會尊馬英九為「總統」,已毫無懸念,因為昨日,陳雲林口中,賴幸媛仍是賴「負責人」(「台灣主管大陸事務的主要負責人」),不是「賴主委」。

前日,中國CCTV報導中直呼賴幸媛為「台灣陸委會主委」,曾惹起台灣傳媒的驚喜,歡呼與期盼。「這是兩岸分隔六十年來,中央電視台首次直呼台灣官員頭銜」:

央視表面看似小小改變的舉措,其實是出自中共對台決策部門的「默許」,顯示北京當局今後處理兩岸政治關係,將改變過去迴避的態度,更有彈性地「正視兩岸分治現實」。中國時報

陳雲林一句賴「負責人」,迅即將台灣人,包括馬英九的一廂情願徹底粉碎。

《明報》隨後更澆冷水,披露「賴主委」事件純屬中國記者口誤所致,並非中國政府破禁或所謂「默許」:

央視記者當時稱「台灣陸委會主委」是講錯,昨天下午央視播報「陳賴會」時,其字幕對賴幸媛的稱呼是用「台灣地區大陸事務負責人」,而新華社的稿件也是用「台灣當局大陸事務主管部門負責人」來稱謂。

陳雲林動身前夕,曾有中國學者建言,呼籲政府容許陳雲林直呼台灣官員官銜,包括直呼馬英九為「總統」,籍此史無前例歷史良機一舉突破政治禁忌,爭取台灣民心。

由此,島內外輿論滋生浪漫想像,胃口吊起,陳雲林訪台,「一個中心兩個焦點」,「江陳會」為中心,綠營反陳示威以及官銜稱謂,成為新聞焦點。

但結果,對台政策比江澤民大躍進的胡錦濤,沒有再邁一步締造「歷史奇跡」。三日間,當著對岸來使,台灣人嚴倬雲,賴幸媛,江丙坤,「總統」不離口,面對面的陳雲林始終不為所動,依然照固定劇本演出念對白。依然是,台灣官銜,各自表述。

另一輿論焦點,在野民進黨之聲勢浩大反陳示威,陳雲林今日也暗作指責

「有一些特殊的情況,部分台灣民眾對我們還有很多的不理解,甚至有很多激烈行動,台灣同胞對這些事情還有許多不理解,加上兩岸還有許多未解決的問題,導致他們心中許多的不滿,我聽到了,我也看到了。這種情形我來的時候,已早有事先準備。但我真的不是,因為你們強烈反對,我就一意孤行要來」

登台以來一直稱對台灣反對聲音「我聽到了,我也看到了」的陳雲林,對如影隨形貼身追蹤的抗議示威,終於不奈反擊。

台灣反對黨及街頭抗議者表達的不同政見,不同價值觀念,不同國家認同,不同意識形態,陳雲林統統歸之為「不理解」,「有很多的不理解」,「有許多不理解」。自由社會的政治異議,中國高官陳雲林目為不明真相。

不過,儘管指「部分台灣民眾」不明真相,作出「很多激烈行動」,宣稱對台灣式民主「早有事先準備」的陳會長,仍無意與之溝通,與之對話,以理服人,收服民心。

而此前,中國國台辦主任王毅為陳雲林送行時曾表態,尊重台灣多元聲音:「台灣是一個多元化的社會,只要意見是善意的,有利兩岸關係發展的,都會予以重視和尊重。」

綠營之反陳反共反中聲浪沸反盈天,陳雲林堅拒謙卑與啞忍,表現出一種「我吃定你了」的自信。

《中國時報》 賣身投靠旺旺集團,更增強這種自信的底氣。

如同向陳會長獻禮,藍營喉舌《中國時報》今日宣佈,其將委身於在中國有龐大商業利益的台灣食品公司旺旺集團,「在經營環境日益艱困之際,為期永續經營發展」。而立場反共,與中國政府交惡的黎智英「壹傳媒」,日前還被傳積極洽商接盤中時,「且已洽談到最後階段」,結果還是出局。



台灣蘋果日報



蘋果日報

‘ALL THINGS ARE POSSI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