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4/2009

【viiv 20】2009年6月4日 香港報章「六四」社評

信報

社評「想起,當年,今天」抨擊中共20年來掩蓋六四鎮壓真相,延續專制統治,拖延民主政治改革,窒礙公民社會崛起。

共產黨和人民的隔膜,在《人民日報》社論〈必須旗幟鮮明地反對動亂〉中反映得淋漓盡致,社論把群眾提出政治民主、反官僚、反腐敗、反專制、反獨裁 的自發呼聲,說成是「一場有計劃的陰謀,是一場動亂」,人民政府竟然對民怨民情毫無知覺,正是當時大陸僵化封閉的政治體制黑暗面的最佳寫照。
……

六四慘劇的其中一個教訓,就是先發展經濟、沒有政治改革配合是行不通的;吃飽比民主重要、經濟發展就可保住社會穩定,只是官方一廂情願的論調,八九年的經歷已證明行不通,為何香港的高官到了今時今日還在彈着這番老調?





蘋果日報

社評「燭光的約會 歷史的約會」,表示香港是中國大地上唯一可以公開悼念六四,呼號平反八九民運之地,向此前扭曲六四真相屠城責任的權貴說不,呼籲市民第20年參加六四燭光晚會。

在中國的大地上,只有我們才可以用手上的燭光悼念六四的死難者,只有我們才可以用手上的燭光譴責當權者的殘暴;那 些在六四被鎮壓的學生領袖及知識分子還被放逐到外地,那些六四死難者的家屬包括天安門母親丁子霖已被軟禁在家,想 悼念六四的內地人民被打壓拘捕。 因此在今天晚上,我們要點起手上的蠟燭。

……

為了政治好處或實際利益顛倒是非黑白,出賣原則與靈魂,放棄公義與真相的人每個時代都有;特別是在當權者有財有勢的時候,轉軚的人將會更多。但是,香港市民不是這樣的人,這些為暴行塗脂抹粉的人也不能代表大多數香港市民。

本日蘋果日報尊子六四漫畫





















南華早報

社評 “Face up to tragedy so nation can move on,駁斥經濟繁榮,不能成為鎮壓有理的籍口,批評中國政府向人民隱瞞六四真相,製造歷史禁區,延續歷史創傷。

It has been claimed that the crackdown was necessary to put China on course for stable development, unity and economic growth. But this is a flawed argument. The student protesters were peaceful and their requests reasonable. There were many ways in which the deadlock could have been resolved without sending in the troops. And China could still have enjoyed economic success without a bloody crackdown.

……

Twenty years later, we are still dealing with the consequences. So are the people of the mainland - and in silence. It is telling that rare articles published in recent days putting Beijing's side of the June 4 story have been released only for overseas consumption. No public discussion has been allowed on the mainland, where many young people are not aware the events occurred. Beijing should have the confidence to allow open debate there on the Tiananmen crackdown. It should also be aware that so long as the June 4 issue is not cleared up it will play on the minds of many people - to the detriment of the nation. A whole generation harbours memories of what happened. The past 20 years has not dimmed them or lightened heavy hearts. Only by owning up to the truth and giving justice to the victims can old wounds be healed and the nation move on.


本日南華早報六四漫畫

















明報


社評 「人道主義掛帥推動和解 求真相講真話香港價值」,明言放棄要求中國政府公開平反六四及追究鎮壓責任,放棄敦促中國民主改革,不求真相,只求和解,擁護中共漸進改革路,擁護「和諧社會」,並將日前前學運領袖熊焱罕有地被放行入境,引導為北京開明進步表現。

近日,六四事件中被通緝的學生領袖熊焱和當年北京高校對話團成員的童屹,先後從美國來港,獲准入境,參與紀念六四的活動。於此敏感時期, 兩人能夠入境,不能排除是內地透過特區政府開綠燈的結果。至於被拒入境的丹麥雕塑家高志活和當年對話團團長項小吉,可能與他們事先張揚,高調闖關,使當局 感到尷尬有關。

如果熊焱和童屹來港活動,真的是內地寬鬆處理的結果,則這個轉變,雖然只是那麼一點,也值得重視,若良性發展下去,就可以逐步打開局面。

中共掌控全國的資源,應該有能力處理好六四傷痛,推動與人民和解。怎樣開展和解?為了穩當,毋須一步到位,可以先從人道主義著手,撫平六四死難者家屬的傷 痛,協助有需要者解決生活問題,准許去國異見人士返國等,只要開展了這些工作,人民感受到當局的誠意,氣氛頓然改觀,和諧局面於焉浮現;至於事件真相、追 究責任問題,可以在更適當的時候處理。



經濟日報

社評 「紀念六四 體現香港價值」,將關係國家前途命運的大事件焦點縮回香港一地,特別提出要捍衛否認屠殺或扭曲鎮壓責任之人的言論自由,為此等言論受主流輿論聲討而大鳴不平。

今年是六四事件二十周年,就更加敏感,社會上有更多憶述,亦有更多激辯以至風波,如港大學生會前會長陳一諤、香港青年發展網絡召集人呂智偉的言論,以及民運相關人士被禁入境香港等。

……

惟要如此,討論便必須理性、包容、耐性,近日部分支持民運學生的市民,對另類意見的急不及待口誅筆伐,縱或有道德高地,卻不利不同意見表達的言論自由真髓, 不利於探求真象,更不利於讓新一代思考與了解六四事件;不同角度、不同意見的理性討論與交鋒,才最能釐清事件、深化思考、薪火相傳。

……

香港能讓不同聲音,平和表達,那中央政府若覺得本港流傳的部分六四事件資料,不符事實,亦可通過渠道在香港發放所持理據,讓不同資料在陽光下給公眾理性判斷,真理愈辯愈明,日益逼近事件真象,為將來國家治癒歷史傷口作準備。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