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蘋果日報
社論 「應以民主人權遙祭六四」
台灣在國際上除了高科技創新能力之外,最強大的軟實力就是民主自由。就對抗中國的吞併野心而言,民主自由是台灣最成功的大戰略,使台灣跟世界民主國家接軌, 把兩岸關係國際化。可是,馬政府的兩岸政策有把台灣國際化拉回地區化的趨勢,非常危險也很不智,令人憂心。如果民主是我們的著力點,國、民兩黨都必須關切 中國的人權民主,並且把這關懷用高音喇叭傳到全世界。
馬政府在六四議題上自我克制,讓人遺憾,失去國際視野和主權體的高度。民進黨過去漠視中國問題,現在大可搶過馬拋棄的民主人權大旗,大大地揮舞,彰顯民進黨對普世價值的堅持,並對襯出中國的威權黨國體制和馬政府的偽善鄉愿。
自由時報
台灣在戒嚴時代與民主時代,實行的是同一部憲法,內容本來就有保障人權與自由的條文,但是這些條文遇上警總、情治系統等專制機器,卻都形同具文。尤其,獨裁者最喜歡打著「人民」、「民主」旗幟,但是他們想要獨裁,關押反對份子,那些人權條文就自動失效。
這麼簡單的道理,如此清楚的歷史事實,走過威權時代的台灣人都了解其中的意涵與是非,哈佛大學法學博士的馬英九怎會不懂?如果馬英九明知簽署人權條約,不等於真正的自由民主,卻仍以如此的謬論為中共的獨裁統治辯護,實在可悲可恥。
聯合晚報
社論 「等待六四的歷史答案」
二十年後要重建事件現場真相,只能用誠實客觀的態度,開放地蒐集記錄沉在民眾心底的回憶。參與學運的學生,學生的家長,支持學生的北京市民,乃至從外地奉命進城的解放軍部隊,他們比當時的中共高層更接近事件現場。只不過,他們的觀察片段零碎,需要放在一起對照查考,才能拼出較全面的圖像。二十年來,各方對「六四」有許多評論意見,但汗牛充棟的評論,取代不了事實。此刻不需要更多評論意見,而是進一步催促挖掘、重建事實的時候了。二十年時間,很多記憶可能渙散模糊了,再拖下去,會連渙散模糊的記憶都召喚不回來了。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